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洗墨池文化节>详细内容

洗墨池文化节

澧州男儿当自强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一等奖

来源: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 作者:谢子情(高二1211班) 发布时间:2016-03-20 浏览次数: 【字体:

楚辞中有“波澧澧而扬浇兮”之句,澧澧表示的是水波荡漾。在这条荡漾的澧水蜿蜒而过的澧州平原上,澧州人的秉性始终像那水中的芦苇一般,虽脚踩污泥、头顶恶水,却永远昂扬向上,卓立不屈。而这里的读书人,不仅怆怀家园,更有“楚虽三户,可以亡秦”的刚烈霸气。屈原怀沙陈江,含憾而去;楚申鸣杀身诠孝,含笑而去。这里是前哲流风、一脉相承的大地,这里是瓜瓞连绵、日新其格的平原!

当历史的车轮轧过这片土地,掀起烟尘,留下伤痕,带走一切本该属于这里的安静祥和;当流水也在哀怨,在痛苦中失声;有一个声音冲破灰蒙,传到山南水北,传到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洋鬼子踏我国土,辱我国格,毁我国器,戮我国民,我怎能一声不吭?”面对父亲的指责,少年蒋翊武说出了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正义之言。

多少人身处水深火热,又多少人漠然无视?

多少人试图竭力捍卫领土,又多少人睨而笑之、嗤之以鼻?

多少人誓死以命效国,又多少人寻欢作乐、苟且偷生?

《辛丑条约》的签订,把中国“卖”给了洋人,把皇帝“卖”给了洋人,把一颗心也乐呵呵地捧着“卖”给了洋人。幸得有几个维新人士推行维新运动。可练军开矿、加收征税,让天下更是民不聊生。

蒋翊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褪去了稚气,懂得用行动去诠释对国的爱和诚。“甲午以降,国土尽失,民生愈瘁,大陆将沉!纵观世界潮流,国家欲起沉疴,无不全赖革命!”真正的男儿亦当是心系国家,而不只是保全自身,真正的男儿亦当是说的了豪言,做得出壮举,而不只是整日吟诗作对,不谙世事。

稽之往史,我中华不能在中原立足,南渡偏安,痛惜有三。现今,列强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蚕食中国,剑及履及,已深入内陆腹地,我炎黄子孙,又将偏安何处!正因如此,蒋翊武用言行去号召百姓,组建革命的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一次惊天之举蕴蓄力量。

终于,一声始料未及的炮响催生了这股蕴蓄已久的力量。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正式爆发。一切都在“混乱”中有序地进行——步、马、炮、工、辎各部队按照总司令蒋翊武的命令部署投入战斗。缜密如他,才能让起义乱中有序,大气如他,才能在意外到来之时果断决定,英勇如他,才能在战火纷飞之间生死两忘。

然而,就是这样的他,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所谓“堆出于岸,流必催之”,革命的果实被小人窃取,蒋翊武的生命也在冤怒中终结。“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诗已挥就,殷红的鲜血从胸腔涌出,在洁白的衬衫上湮染放大,身躯如一尊雕像,静静地倒向猩红的地毯……

蒋公,历史亏欠你,中国人民亏欠你。今日,你立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地注视着,望着这澧水汇入长江,流向远方,一切归于祥和,会有些许欣慰吗?你缄默不语。(指导教师:吕文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