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洗墨池文化节>详细内容

洗墨池文化节

蒋公支得江山住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一等奖

来源: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 作者:刘星宇(高二1209班) 发布时间:2016-03-20 浏览次数: 【字体:

袅袅秋风凉了哺育潇湘的洞庭清波,潇潇暮雨落了缀饰南岳的万花合木,泠泠寒霜白了纵横楚地的万类霜天。可这凉、这落、这白却不能撼动岳麓山间的翊武墓半分,只能为它添上无尽庄严肃穆。先贤恒永久,精神永流传。谁人支得江山住?首推澧州蒋翊武!

奴隶功名,取之何用

漫步校道,景之所见,是风雨千年的古树和迎风绽放的繁花,是泥泞的土地和寥落的书舍,是墨池洗砚的文正遗风和英勇无畏的翊武浩气。

一夜秋风,淡过无痕,古楸高花万万层。一层秋雨,淋湿古木,翊武立誓犹在耳。那也是一个雨天,雨丝连绵不断,击下无数片古楸枝上的叶。

又是一年科考时。当蒋翊武的同窗都怀揣着一朝得中飞黄腾达的美梦走上科考考场是,只有他“静静捧着新文化之书,察民生之多艰,习经世之学,为致用之人”。他静静端坐于古楸之下,言明心志:“奴隶功名,取之何用?”他将他的胸怀填入古楸之中,滋养古楸百年不凋、千年不倒。

民主共和真出路,不杀袁贼不生还

“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环顾校园,只见学府遗墨巍然耸立,翊武诗篇尽收其中。又是一年秋雨时。当胜利的曙光愈走愈近时,蒋公眉眼间似有笑意万千。这是他深爱的祖国,一条沉睡了半个世纪的巨龙,正被他自由和革命的号角唤醒,他怎能不喜?

事有多舛,当复辟专制的黑夜又沉沉的笼罩着神州大地时,蒋公没有表情,他只是叹息华夏神龙苏醒之不易,民主共和真知之多艰。他伸出手,把最后仅存的微光抓在手心里,变成了高举的反袁求真的大旗。

他又回了一趟澧州,拜别亲故,在古楸树下留下诀别壮言:“我立志杀袁贼,不杀袁贼,不生还也!”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古楸的每一根枝桠都记录下了他吐露豪言时紧蹙的眉眼、满腹的果敢与昂扬的雄心。

嗟我寂怨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

仰头看天,一片青翠绿柏中,蒋翊武的全身铜像巍然屹立于天地间。他高昂着头,挥举着拳,目光眺望难以企及的远方,心怀未能完成的大业。

他是欣然前往的,在黄昏微暖的风里仰天大笑,为革命事业而献身,他无怨无悔。他着一身丝绸衫褂,从容端坐于大红毡上,向围观者痛陈革命真理,说者激昂,听者动容,有的甚至为之失声痛哭。

这时。人群中的反动者突然发难,从背后向蒋翊武开枪,一代英豪就此就义。鲜血染红古楸树,落花飞作白蝴蝶,隔着湘桂的千山万水,澧州长青的古楸竟一夜黄了叶,它不再繁茂,它的魂灵将追随蒋公的雄心长埋地下。

不恨鲋鱼多刺,不恨红楼未完,只恨此生命舛路艰大业未竟,只恨天低翅展壮志难酬,只愿来世清明成大志,只愿后续有人谱辉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曾经,蒋公支得江山住,追山逐水图国强,在华夏历史上翻开了属于澧州人的崭新的篇章。那么现在呢?难道真如吴嗣富所言“乃自伊人一去,徒闻澧水溪流空韵千秋”吗?

不,江山代有才人出,世道必进人必新。站在先贤曾踏过的土地上,饮着积淀千年文化底蕴的澧水,看着因为信念而再度葱茏的古楸树,我们,澧州大地上的新一代,有责任将蒋公精神延续下去,做未来世界的掌握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八百里秋水洞庭,溯源远近。两千年美人芳草,余韵正长。古楸凋零,却仍播撒澧州精神遍地芬芳。蒋公离去,却仍引导澧州学子奋发前行。

志存高远携长风,追踪前哲昂首渡。宠辱不惊岁月流,澧州学子济沧海。诸君当如翊武携长风、济沧海。(指导教师:陈华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