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姿态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一等奖
清晨的阳光明媚,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淡淡飘过,爬山虎从墙壁上伸出来的枝条,嫩嫩绿绿的,散发出一种潮湿的气息。澧州大地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美好。在学校的一片空旷的水泥地上,一个英勇的身姿挺立在那儿,他高举着手臂,仰望着蓝天,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我时常从那个雕像旁走过,却没有过多的注意他。那时的我并不懂那人的伟大之处和那姿势的意味所在,所以有时会因为这奇怪的姿势而发笑,但之后我明白了,那雕像便是蒋翊武,一个平凡的澧州百姓,一个不平凡的革命党人。他举起的是希望,握住的是信念,扛起的是责任,挺起的是自尊。蒋翊武就这样顶天立地于天地之间,用这样的姿态昭示着自己。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每当我想起蒋公就义时的悲壮,每当我想起蒋公那顶天立地的姿态,心中总会有一头猛兽冲击着我的心头。可当蒋翊武还在以这样的姿态傲然立于天地之间时,当他正以嘶吼的声音呐喊时,我们许多人却早已忘了。他们忘了蒋翊武的刻苦读书,便整日游手好闲;他们忘了蒋翊武的远大志向,便在翊武影剧院里大肆播放娱乐低俗消息;他们忘了蒋翊武的嘶吼呐喊,便在谈论这段历史时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时间是良药,可以冲淡疼痛,抚平伤痕,可时间无法冲走我们对历史的缅怀,对国家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蒋翊武一直以他顶天立地的姿态与时间共存。
熊召政的《饮一口汨罗江》中写道:“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蒋翊武的汨罗江呢?是穿胸的子弹;是坚持不懈的信念;是忧国忧民的精神;是右手臂高高举过头顶,左手紧紧插腰的姿态!那是他最美的姿态!同学们,没有人愿意想起那一段动荡屈辱的历史,可我们不得不面对历史的残骸!继而从中看到这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最美姿态。
鲁迅先生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后一句便是对蒋公最准确的描述了。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却,蒋翊武在中枪倒下的那一刻,他脸上没有恐惧,没有害怕,有的只是坚强与大气。他将自己的灵魂轻轻浮起,将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目视远方,用自己的身躯紧紧地支住江山,与蓝天白云成为一幅最美的姿态!(指导教师:吕文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