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蒋公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二等奖
在一中的校园里,有一尊塑像。
我第一次见到它时,便对它情有独钟。那是一个英俊帅气的男子,站立在高高的台架上,昂首挺立。近看,那眼睛,迥迥有神,那严肃的神情,英气逼人,我喜欢他的威武,他的豪迈。因此,我时常来这儿看书。
用手拂去石椅上的灰尘,轻轻坐下。翻开泛黄的局面,一阵清秋的气息传来。和风徐徐吹过我的脸颊,拂过耳畔,如此柔和。我一个人,呆呆地向远望着,思绪不知不觉随风飘到了百余年前……
那是一个政治腐败,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清朝政府投降求全,中国人民沉睡,中华民族挣扎在生死的鬼门关。再不站起,中国就要灭亡了。在这危急时刻,一个雄壮的声音响起: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他就是蒋翊武。
是一次清时节的演讲比赛,让我面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主题是:怀念蒋翊武。我坐在簇拥的人群中,静静地聆听。听他的英雄事迹,感受他的斗志豪情,也或许是演讲者们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蒋翊武这三字从此镌刻在我心中。
该有怎样的勇气,才能率先发动武昌起义?该有怎样的魄力,才能喊出“生是共和国的人,死是共和国的魂”?该有怎样的视死如归,才能在面对刽子手时依旧顽强不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佩服于他为革命,为民族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
思绪还在游荡,我无心读书,凝望着远方。
隐隐约约,天的那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模模糊糊,在浅浅地笑。是蒋翊武?他凝视着一中校园:文正楼里,琅琅书声,响彻云霄;田径场上,运动分健儿,意气风发;宿舍楼中,错暗灯光下,埋头苦读。看到这一切,他欣慰地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一百年前,他用他的死,唤醒了人们麻木的灵魂,用自己的热血,震撼了四亿同胞的心灵。1913年9月9日,他昂首就义,只留下一首绝命诗: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住,只余有哀逐水流。
一百年后,翊武精神依然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奋发前进。他该欣慰,澧州人民没有辜负他,中华人民没有辜负他!
“叮铃铃……”一阵铃声打断了我的深思,我才回过神来,只见天边一群鸿雁,留下了长长的鸣叫……(指导教师:吕文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