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民国时光 与你共舞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二等奖
1910年的湖北,在武昌小朝街85号里,有一群人。他们不是普遍的居民,而是革命党人。
他们正在准备空前的武装起义。然而消息却在起义的前一天晚上暴露。请政府立刻知道了这件事,下令彻查。
眼看酝酿已久的计划就要胎死腹中,无数革命人士的性命危在旦夕。这时,有一个人拍案而起,“今晚就起义!”他就是蒋翊武。
“奴隶功名,要它何用!”蒋翊武在18岁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豪气冲天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他进入了我的心中。在无数学子苦读诗书只为考取功名之时,他却选择了放弃,他选择了拒绝成为腐败、落后的清政府体系的一部分。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蒋翊武的故乡,我的学校里有一座他的雕像,形象高大伟岸。每当清明时节都有许多人自发地买来鲜花摆放在雕像底下,以表示对他的怀念。无数的人在雕像前驻足,瞻仰,拍照,留影。而我,是在他光芒照耀之下对他怀着无比崇敬的一个小小学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蒋翊武担任武昌起义的总司令。辛亥革命退房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在这之后,袁世凯却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而蒋翊武在这段时间,一直都誓死追随孙中山,拥护他所提出来的主张。他还曾给父母写信说:“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不生还也。”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许多人打算从水路逃往上海,他却选择了从陆路逃往广西。
那是夏末初秋,火车鸣响汽笛,汽笛有些荒凉,呜呜的,有时长些,有时短些,像是在暗示这什么。
天不遂人愿,蒋翊武在到达桂林后立即被抓,袁世凯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处死他。他在是之前很平静 ,十分从容。甚至大口吃饭,大口喝酒。
匈牙利作家乔治·康德拉说:“精英阶层为自己的权利和与之相伴的些许自由而奋斗,抛弃简鄙的宣传语言,尊重现在,而不是恐惧或梦想明天。”
蒋翊武大抵就是这样吧。
1913年9月9日。一声枪响,英雄陨落。蒋翊武的热血洒在了那里,他的灵魂也在那里变得不朽。那一刻,那个地方,那个人。所有的人都将那一切铭记于心。
那一刻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个地方,时光静静地流淌,人们的悲伤浮于水面,随波流去。
那个人,昔人已乘黄鹤去。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在这漫长的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你我天上人间,也许再无相见的可能了。我只能轻手轻脚地剪下一段民国时光,哪怕只有你人生中的最后两年,与你共舞,我甘之如饴。
吾爱蒋翊武,声名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青丝赴革命。
含笑谈生死,英雄泪沾襟。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指导教师:陈华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