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河畔忆蒋公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三等奖
生长在澧州大地,对一百多年前同样出生在澧水河畔的蒋翊武,我除了敬仰,还多几分作为澧县人的骄傲。
作为一名革命战士,蒋翊武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事业。尽管他的一生如此短暂。
那时候,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庆幸的是,无数仁人志士早已觉醒,革命思潮在全国上下流行。
受到了革命书报的影响,蒋翊武很快投身于反清斗争。他由刘复基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因为认识到了社会舆论的力量,他先后参与或主办了《竟业旬报》、《商务报》、《长江报》和《民心报》,试图通过这些强烈火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群众,动员群众为革命斗争。我的英雄与别人有同,他公开鼓吹“大乱”,大掀革命狂澜,使革命思潮弥漫整个汉江,也让敌人大为恐慌,急起镇压。很快蒋翊武的文化阵地失守了。
但他的革命热情没有退减。从所周知,接下来他跟着孙中山打下了国民党的一片天。(虽然他的主要功绩还在于早些年的武昌起义)
或许蒋翊武曾天真地认为,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联合举国上下的有志青年,一同斗争就能看见光明。可斗争是这样残酷,生活是那样无情,在他满怀斗志的时候,却遭遇了晴天霹雳。是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被迫下野。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我的英雄毅然加入了国民党,与袁世凯决裂并坚决支持宋教仁的反袁斗争。尽管此前他被袁世凯授予了勋章。
与此同时,阴险狡诈的袁世凯下达了在全国捉拿蒋翊武的命令。走投无路的蒋去了广西,但仍旧没能逃脱被捕的噩运。
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蒋翊武慷慨赴死的时候,那儿的碧水青山不见了。只有一块块涂满了鲜血的巨石和一滩滩被鲜血染红了的死水。那片天似乎也被我的英雄所喷射的鲜血映得发亮。蒋翊武是只飞虻!当他指着自己的胸脯说:“就朝这里开枪!”时,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做视死如归。枪声落下,他终究倒在了草地上。
我知道,真正的革命者不怕死,真正的革命者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拯救朝代的伤痛。蒋翊武便是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
其实,他何曾离开过。一百年来他一直守卫着华夏,他的魂,他的神散布全国,他的事迹鼓励着千万热血青年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
今天,我在澧水河畔,追忆蒋公的传奇一生,回首蒋公对革命的诉说,是为了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远离了战争、流血、牺牲的我们在安逸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曾为了挽救中华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贤先烈和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指导教师:闵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