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言翊武君 赤子爱国心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三等奖
忠心爱国数翊武,后世谁堪伯仲间。——题记
闲暇之余,手持书本漫游于校园之中,忽的抬头,一座塑像更映入眼帘,远远望去,那塑像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而这个塑像的主人公便是孙中山曾给予“开国元勋”称号的蒋公——蒋翊武。
翊武君出生死的澧阳镇为澧洲所治,坐落于灵性十足的澧水之阳,镶嵌在神奇富饶的澧阳平原腹,也许正是这块宝地赋予了他坚强不屈的品格,这也便正是为最引以为傲之处。
蒋翊武在参加清军时就用了个假名字——蒋伯夔,可见他一开始就不是为参军而参军,而是有着一定目的的。而这个所谓“目的”便是实现中华复兴。他的一生始终把革命放在第一位,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爱国情怀之立志高远,忧国忧民。铁血铸就的“革命英雄”是蒋翊武悲壮人生的写照,他爱国家爱人民,不惜牺牲自己和家庭。18岁时,适逢满情最后一次科考,族兄蒋念堂考取秀才,蒋翊武不愿与试,并轻蔑地表露:“奴隶功名,要他何用。”那不计名利一心报国的志向可见一斑。历史车轮滚滚前进,各个时期的革命人士不乏有青云壮志,但像这样的民族气魄与气概却屈指可数。而今的我们呢?课堂上呼呼大睡,“天天酷跑”不亦乐乎,所谓“爱心”送不停,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所谓“大志”吗?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品格难道就是这样被传承的吗?不说忧国忧民,少立大志是必须的,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是必须的。学习翊武精神是必须的。
爱国情怀之能屈能伸,大度包容。翊武君总能以革命大局为重,他懂得革命需要团结,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他常常告诫文学社社员要维护革命统一战线,他吸纳各个团体以壮大革命力量。
爱国情怀之舍身其义,宁死不屈。翊武君为保卫民主共和所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忠贞不屈的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他国家的那份热爱,对自己事业的一份热枕。临死前,蒋翊武表现得大气凛然,毫不畏惧,“我蒋翊武生是共和国的人,死是共和国的魂,”那杯实的语言和以身许国的昂扬斗志,便不少听众为之痛哭流泪,殉国时年仅29岁,大妈的青春年华而没来得及绽放,但或许,在他心中,子弹穿过胸膛的那一刹那,他的生命之花已然开得绚烂。
蒋翊武血溅的泽门的壮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响亮的革命英雄之歌,他的那份赤子之心也将激励鼓舞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前仆后继地成长。
“麓山埋骨永流芳,精神不死促飞跃”,翊武君将永垂不朽!(指导教师:闵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