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二)三等奖
阳光掉在桌上,一朵一朵。我抬头,看着屹立在文正楼北边的翊武铜像。单手高耸,宁敢反清,目光坚毅,只求民主共和。阳光照在铜像上,一扫阴霾。多日的雨终于迎来璀璨日光,而蒋翊武,终将知道,中国迎来了自己的世纪。愿他心安。
蒋翊武,一个应该被铭记的名字。他出生于1884年,死于1913年,年仅29岁。1884至1913,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维新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一桩桩,一件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的心,是沉重的。他厌弃腐朽的清朝,他自小便说过:“奴隶功名,要它何用。”他一心求民主共和,离开母亲时,他说过:“儿誓志杀贼保障共和,否则绝不生还也。”一个用鲜血和生命去追求理想的人,绝不会被亏待。
1911年10月10日,他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结果是不幸的,如孙中山一般,成果被窃取。他深知,封建根深蒂固于中国,他明了,他的力量如此薄弱。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他有着他的追求,不怕困难,不畏未来,不惧死亡的追求。1913年,他在全州被捕,年仅29岁。
100年前的全州,有一个人,死之前写了这样一首诗。“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做寒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响彻云霄。如今,有这样一句话被传响。当年英雄今安在?常使伟人笑开颜。那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他却不是一个懦弱的人。现在,是一个和平安乐的时代,我们要成为一个居安思危的人。以史为鉴,以正今时。
肉体是可以消逝的,精神却无法抹去。反而如一坛好酒,越陈越香。蒋翊武的可贵,在于他的艰难中前行。他探索着,他跌倒了,他铭记着,他前行着。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年仅二十多岁的身躯,去为国效力,去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的光辉,是袁世凯这种人渣无法比拟。我们可以纪念他的前进的力量。
中国现在的发展诚然是可喜的,但是,翊武精神是我们无法忘却的。纵使天地黑暗,世道坠毁,我也要尽我所有的力量劈开这黑暗,重塑这世界。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为国捐躯,但仍需付出你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变成阳光明媚的样子。
窗外,阳光正好。我仿佛看见了蒋翊武翘起的嘴角。(指导教师:陈华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