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洗墨池文化节>详细内容

洗墨池文化节

不绝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一)一等奖

来源: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 作者:李昱锌(高一1319班) 发布时间:2016-03-18 浏览次数: 【字体:

宁自惜,不同死。袍泽会存有几?记当时,武昌偕醉。忧君少年豪情万丈,甘为玉碎。无可奈何,刀横江水,乌雅不逝。——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广袤的大地上留下历史的痕迹。追溯,是深厚的积淀;铭记,是不古的传说。在颓坯而悠久的遗址上,在潮湿的青石板的台阶上,在城墙外的硕大的雕像上,在荧亮的屏幕上,在鲜明的白纸黑字上,在岁月斑驳的声音上,一遍又一遍地,无垠地回放。

澧县茫茫下江东,淘出几多英雄。江南的古城里,多安桥下澧水淙淙流淌,城墙上一块块青砖石条忍辱负重,丁公桥边父亲那间豆皮铺子破落冷清。

寻,那一抹巨人的身影,却终在徐徐夕阳中随着一声划破天际的枪响倒下,碎一地灿烂余晖。

再回首,荆棘密布。

东方的故乡,满目疮痍。

那个曾气吞山河,如飓风般把小城的物事卷得洪涛翻滚的名词——终化为三个响亮的大字——蒋翊武。

身躯遗在岁月的风化中,而这三个字却随着洗涤愈发明彻,直至,熠熠生辉。

人心不古,崎岖的大道终究会被踏平。

你以视死如归的浩气绝笔,吟下一句“是谁支得江山位?只有余悲逐水流。”而后,用年轻的鲜血为这摧拉枯朽的世界祭祀。然而,国坛依旧,黑夜依旧,混沧依旧。

“中原无立倍增愁”,你发出“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设新政府”的高呼。辛亥革命珠胜利到底是谁争取的?山河存亡、民族兴衰、国家命运到底是谁支撑的?不是落后腐朽的清王朝,不是卖国求荣的袁世凯之流,更不是戴着文明高帽的野蛮的侵略者,撑住这片江山的是所有的革命党人以及广大群众。

也许听起来很沉重,但这简简单单七个字——“是谁支得江山住”里呈现的是一片深邃的世界里。这深邃的世界里不只有壮志未酬的呐喊,不只有革命未成的热血,它包含的是一种更为厚重的东西。只有当体会到“价值”这个词的时候,类似“一代人的责任感”才会进入视线,为了这个责任,以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要探索人生的意义,体生命的价值,说法必须去追寻能使自己值得献出生命的某个东西”,这便是我们称之为“责任”以至“信仰”的东西,它是兼立于时间、地域、身份之外的另一个独存体,直到在今天这个战火远去的时代,中华民族的血与骨依旧不灭,中华的精神,将会随着如你一般铁血丹心的中华儿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再回首,长风破棘,你的铮铮誓言得以实现,虽然这是为你所不知的。

在那个时候,也许未曾料到,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你在时间的战途上奔走,并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某种不朽——命绝,魂不绝。(指导教师:覃祥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