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岳麓山下的魂
——第六届洗墨池文化节征文活动(高一)三等奖
惊天辟地一声轰雷响,革命的战鼓声已悄然擂响……滚滚浓烟中,传来了伯夔先生强有力的怒吼,撼动了中国,响彻了云霄……
1911年10月11日的早晨,黎明的曙光已撒满了武汉大地,在一片表面的宁静和详和下,隐隐发现,空气中洋溢的水分子竟不安分地躁动起来,似乎也在暗暗酝酿着什么……
果不其然,十几分钟后,一场改变中国的革命——武昌起义爆发了……一时间,举国上下沸腾了,清政府害怕了,畏惧了,老百姓们欢呼了,雀跃了……而此时,一个飒爽英姿的身影正穿梭于指挥与斗争的前线!他,挥动着手中的笔,冷静沉着地向战友们讨论着战情;他,手持着白色的医药箱,奔赴伤亡惨重的前线,轻抚战友被炸伤的腿,轻拍年轻战士幼小的肩;他,秉持着“创造”光明社会的理想,风餐露宿,致身革命事业……
是的,这位优秀的革命领袖正是武昌起义的总司令——开国元勋蒋翊武,我想蒋公能够获得如此之多的赞誉,定与他自身那些熠熠发光的优秀品质分不开的吧!
先生自幼便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在文学上极早表现出了很大的天赋,然而他并不引以为傲,而是虚心求教。先生也曾点灯苦读,先生也曾与荧火为伴,与书文起舞,只为追求更多的真理。故称古有仲淹刮粥,车胤捕萤,凿壁“偷”光,今有翊武熬夜苦读,与烛为伴。
当然,先生亦是个勇敢、勇于反抗与斗争的热血青年。生活在那样一个腐败的政府统治下,有多少青年丧失了自我,甘愿逆来顺受,致使他们忘记了去反抗!去斗争!然而,先生便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榜样,他有着雄才大略,他有着抗争精神,他用他的知识和能力拯救了中国,拯救了千千万万个正在被封建统治抽离着灵魂的中国人!
先生的优秀精神和品质不胜枚举,先生亦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他不畏强权,不畏枪林弹雨,不畏阻挠,殒身不恤,始终朝着光明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着……
然而,这样灿烂的人生却止步在了27岁,一个男儿正当自强的年龄。一个短暂的、为人民奉献了无数个春秋的生命,伴随着袁世凯残忍的命杀令永永远远地走了……他的生命就像一颗流星,流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天际的一瞬间,已经绽放出了最美的人生。
而今,先生的魂仍坚守在岳麓山下,先生似深情地望着远方……
先生的精神早已深深地驻扎在了后世人的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自当肩负起弘扬翊武精神、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故我们将会铭记,在淡红的血色中,后人会依稀看见希望,真的猛士,新的青年将更奋然前行。
陶潜曾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啊”。岳麓山下的先生,愿您与青山为伴,永生长存。终有一日,当您深邃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时,一个富强进步的新中国定会崛地而起!(指导教师:帅先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