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洗墨池文化节>详细内容

洗墨池文化节

贺龙镇守澧州(纪实文学)

来源:第四届洗墨池文化节 作者:谭晓春 发布时间:2016-03-17 浏览次数: 【字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一心追随孙中山北伐的建国军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贺龙,正驻军在津澧一带。听到噩耗,十分悲痛,他命令官兵停止办公和操练一日,降半旗三日致哀。

孙中山的逝世,使革命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复杂。各派势力你争我夺,愈演愈烈。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长赵恒惕借口“湘人治湘”,逼走了川军总司令熊克武,但是,贺龙却执意不肯离湘。

澧州属地,遍布贺龙官兵。为此,赵恒惕惶惶不安。用兵战驱吗?要打败贺部七八千兵,谈何容易;同意留下吧,又犹如骨鲠在喉,终是一患。怎么办?思虑再三,他决定顺水推舟,暂且留下贺部,但要设法把贺龙用澧水圈住,不让其再向别处扩展。

1925年4月15日,赵恒惕下令:贺龙出任澧州镇守使,管辖澧水流域各县。于是,29岁的贺龙,赴津澧走马上任。在短短的180天里,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故事。

2

黄慧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旗袍,雪白的脖子上戴着一副金光闪闪的项链,这位25岁的镇守使夫人,短发齐额,白皙苗条,妩媚间透出一股灵气。她手提着一只小巧的紫红色皮包,朝贺龙的办公室走去。

“镇守使大人,刚刚上任,看,把我都给忘了。”黄慧云见里面只有丈夫贺龙一人,娇嗔地说。

阳光自窗外斜照进来,照着贺龙两条墨染般的浓眉,棱棱的颧骨。鼻梁下青碜碜的胡茬微微抖动。那双引人注目的眼神,眼珠藏在眼眶里炯炯发光,显出几分威严,他一边批阅信件,一边问道:“慧云,找我何事?”

“几天来,我想了许久,想干一件事儿,不知你会不会答应。”“什么事,你先说说看。”

“罪恶多端的唐荣阳把澧州的教育给糟蹋了,九澧女师学校也停办了,我想自荐去担任女师校长,行吗?”贺龙听罢,呵呵一笑:“这样说来,我的夫人是想拯救澧州的教育罗!”

“咋啦咋啦?你不信我有这个把握?”黄慧云咄咄逼人地反问。

正在这时,一个30开外的汉子,大步跨了进来。贺龙与黄慧云异口同声叫道:“副官!”

副官是被贺龙派到乡下了解民情的。回署后,脚未站稳,就冲着贺龙说道:“唐荣阳镇守澧州时,于地方任意诛求,致使民众十室九空。乡下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天黑黑,地茫茫。唐荣阳,黑心狼。今天烧,明天抢。派捐派款还要粮。’ ”

“如今是我当镇守使了,就得为民众着想。副官,马上通知澧县县长,明天下乡!”贺龙火急火燎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3

次日下午,贺龙头戴斗笠,身着蓝布衣裤,脚穿草鞋,挑一担箩筐,与澧县贺寿文县长等,从乡下返回城里。刚进北门,看见四个衣着破烂的老人抬着一位睡在门板上的老人在一家杂粮行门前张望,贺龙立即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放下箩筐,用肩上的汗布擦了擦汗,问道:“你们是哪里的?”

一个老汉凄苦地答道:“大哥,我们是孤老院的,在这儿求点打发。”

老汉叹了口气继续道:“孤老院有一百余人,几年前政府还给一点救济,唐荣阳来后,就只能讨米度日了。听说现在贺龙当镇守使,不知……”

“老人家,我想贺龙会想办法救济你们的!”

老汉用惊奇的眼光盯着贺龙:“你怎么晓得?”

“因为贺龙也是个穷苦人出身嘛!”贺龙又指着睡在门板上的老人,关切地问道:“这位老人怎么啦?”

“这位孤老又跛、又瞎,又长疮,人叫他‘十八全’,65岁了,讨米走不动,只好让我们用门板抬着讨!”

贺龙心乱如麻,深情地蹲在门板边,用手抚摸着老人枯瘦的身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光洋,给四位老人各两块后,余下的全给了“十八全”。

“天快黑了,你们回去吧!”说罢,贺龙站起身来,挑着担子,大踏步朝城内走去。

四双颤抖的手捧着亮灿灿的光洋,老人们望着贺龙离去的身影,老泪纵横,禁不住喊出声来:

“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

4

贺龙进了镇署。四位孤老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动。不等吃下晚餐,他即该找来军需处长,将刚刚在街头亲睹的一幕相告。说完,贺龙忿然站起,深有感慨地说:“我们要做百姓的父母官呀!”

军需处长十分焦虑:“那昨办?”

“昨办?立即拨一批钱粮,安排好孤老们的衣食住行!此事由你负责办理,过几天我要检查。”

三天后,贺龙在贺县长陪同下,来到关帝庙孤老院。孤寡老人听说镇守使来看望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自动站成两排,欢迎贺龙。贺龙走到他们眼前,第一句话就说:

“我这个镇守使没当好,请大家不要见怪。”

话音刚落,从人群里挤出一个驼背老头,他来到贺龙面前说:“我替大伙儿给镇守使磕头,感谢您的恩德。”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贺龙一面扶起老人,一面说。

驼背老人握着贺龙的手继续说:“几天前您派人送来了被子,大米,还有一些衣服……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那天在北门口乞讨的四位老人,也感动地说:“我们真是有眼无珠,那天给我们送光洋的原来就是您呀!”

贺龙把老人吃饭睡觉的地方他细看了一遍。临走时,老人们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街口。可贺龙的心里并不好受。

5

当夜,贺龙睡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夫人关切地问:“云卿,你咋啦!”

“慧云,老百姓苦啊,我睡不着!”

午夜时分,见慧云已入睡,贺龙悄悄地起来,轻步踱出内室,独自坐在井台边石头上默然地吸烟,心情铅一样的沉重。任镇守使以来,旱情如此严酷,该如何是好呢?他叹息一声,一按膝盖站起身来。

突然,他的目光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只见月影中,一个年约十岁,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手提一只灰黑色瓦罐,急步朝井台走来……

走近井台,小孩用惊惧的目光打量着站在面前的贺龙。贺龙和颜悦色地问:“小姑娘,这么晚了还来打水?”

小女孩忍不住抽泣起来:“娘病了,又没有吃的,喊着要喝水。”

贺龙忙上前接过瓦罐:“来,我帮你,如今大旱天,井水浅,你打不着。”

贺龙又问:“怎么不叫你爹来?”

“俺爹给财主做工,又累又饿,病死了。”小女孩喃喃地道。

贺龙使劲地把一罐水猛提上来,借以掩饰内心的悲愤。

小女孩提起瓦罐,飞也似地往回跑去。贺龙孑然伫立,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状的痛楚……

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内室,苦苦思索治理澧州之良策。

6

1925年7月26日,镇署会议室长条形的会议桌四周,已围坐着镇署及各县的主要官员。

“人都到齐了吧!”坐在长条形会议桌一端的贺镇守使把与会者挨个儿看了一遍,说:

“诸位,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共商救灾赈荒之大事。现在,我提出四个办法,大家讨论。一是买谷备荒;二是劝种杂粮;三是维持教育经费;四是整顿团防、金融……”

与会人员,对贺龙所提办法的均表赞成。

慈利县长说:“提前征收一年的田赋,用以买谷,是今日救灾的唯一办法。但唐荣阳已把民国十四至十六年的田赋提前征收完了,我认为,只有免除田赋的附加部分,将正供征收来的款项,在安乡、华容、南县等处采办粮食,请官仓和团防局加以保管,然后散发,救济灾民。”

贺龙连连点头:“此建议很好。我们还要倡议商会在澧州城设置大米平 粜处。实行平价买卖,不准粮商囤积居奇、抬高粮价。”

7

几天后,澧州各县纷纷开始提前征收田赋。

7月30日。炎炎烈日。贺龙头戴草帽,身着便衣,脚穿草鞋,领一连士兵来到澧县王家厂。

“报告镇座,这儿有个叫向应轩的财主,为富不仁,竟乘灾荒之机,囤积粮食,高价出卖,饥民无钱购买,叫苦连天。”警卫营长报告道。

贺龙听后十分愤慨,吩咐说:“你立即告诉老百姓,担着箩筐去吃大户。”

不过半个时辰,去向应轩家的路上,几百名老百姓,或背着口袋,或挑着箩筐,或推着吱吱咯咯的鸡公车,川流不息。

卫兵报告:“镇座,向应轩不许开粮仓。”

“他娘的,把向应轩叫来,看是他不仁,还是我不义?”贺龙愤然答道。

向应轩惶惶然来到贺龙面前。

“向应轩,大旱之年,你竟然囤积居奇,有粮不卖。来人,给我把他捆起来!”

几个仓门被砸开了。人们看见一仓仓金黄的谷子,又是惊奇,又是愤怒,却迟迟不敢去装。

贺龙走过来,在一壮年汉子肩上重重地一拍,道:“怕什么,来,我给你们分。”

于是,人们一拥而上,吆喝声,欢笑声,响彻分粮场上,一担担,一车车的粮食回到了农民的手中,人们又黄又瘦的脸上无不挂上了笑容。

不久,贺龙又闻得庹家祠堂大财主庹朝喜占有几百石农田,家中积囤千石谷子。便派出军法官黄代安去催交正供。庹朝喜指责贺龙“挖肥肉”、“补穷疮”,用银元买通了黄代安。黄代安贪赃枉法,假报上交正供。贺龙知道后,愤怒至极,立即令庹朝喜交纳预征粮款,将黄代安军法处治。

赈灾、救荒、抚民;成效显著。逃荒外地的灾民纷纷回到了家园。津澧大地又现出了生机。

8

连日来,贺龙一有空便手执毛笔练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墙角边、桌子下,堆了一大叠写有“天下为公”字样的白纸。终于,他满意了。他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裱挂在房内,作为座名铭。他衷心地向往“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一天,贺龙正对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沉思,忽然,门外传来一声“报告!”军法处长匆匆跨进来。

“镇座,这是明日处决扬九和的布告,请您签字。”

贺龙接过布告,审视了一遍,然后,重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杨九和何许人也?贺龙为何要杀他?原来,此人乃石门县杂税局主任,县城内外赫赫有名的一霸。几年来,石门县大大小小的商人都被他抗苦了。他敲诈勒索不择手段。只要杨九和嘴角轻轻一动,商民就得乖乖地把那白花花的银元送进他的口袋。多少人被他诈得穷困潦倒,多少人被他整得家破人亡。但是,因为他与前镇守使唐荣阳沆瀣一气,谁也奈他不何。今天,贺龙镇守澧州,终于把这个人痛恨的恶霸端了出来。

9

1925年6月5日,石门县城,早已布置好的刑场,威严森森。

刑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人们早早地赶来,都想一睹为快。

四名士兵押着杨九和走入人群,全场哗然。

“这是真的吗?”

“不是做梦吧!”

石门驻军营长贺桂如奉贺龙之命,匆匆地走上了审判台。他历数了杨九和的罪行,最后宣判:判处杨九和死判,立即正法!

话音未落,杨九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求饶。

士兵一拥而上,把杨九和押下,推出人群。

杀掉了杨九和,贺龙并未就此罢休。他决心以此为契机,狠狠地惩治一下石门的贪官污吏,他通知镇署有关人员再次组成清查小组,自己兼执行委员,全面审查石门的财政。

一个礼拜过去了,整顿的战果辉煌。

石门县前商会会长王渠吾贪赃枉法,被关押了。

石门县财产保管处长郭怫琴,挥霍财物,被关押了。

石门县劝学所长唐风庄贪污学款,被关押了。

……

10

1925年3月22日,澧县文庙,一派节日气氛。贺龙寿庆在这里举行。九澧女师的教员和学生们也应贺龙之邀纷纷来到大成殿厅堂。

客厅中响起黄慧云婉转而略带急促的声音:“各位先生,各位来宾,今天请大家聚在一起,共商振兴九澧女师教育之大事。虽然镇守使推荐我担任女师校长,但我黄某不才,还得请诸位多多支持才是,为此特敬各位薄酒一杯,干!”随即一饮而尽。

贺龙端着酒杯,带着几分醉意,蹒跚地走到黄慧云身边,“学校的先生们都到齐了吗?”

“都来了。”

贺龙转过身去,左手叉腰,右手高举酒杯,大声说道:“我贺龙虽出身行伍,但对教育的重要还是深知。今天在座的先生中,有的是我从长沙请来的,有的是澧州深孚众望的名师,谢春轩先生教国文就很有名气嘛!杨乐士先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杨伯桃先生教化学那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为了澧州多出人才,我敬大家一杯!”厅堂内一阵欢呼。

11

女师的一位先生端杯走到贺龙跟前:“您这样关心教育事业,令人钦佩。我敬您一杯!只是……只是我们学校的经费还很不足,您是否能解决一部分?”

“校长,这位先生说的情况属实?”

“镇座,是的。”

“那好吧,我贺龙念书不多,说话也就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子。从明天开始,女师的教员和学生每逢星期天另加荤菜一个,星期六加荤菜两个。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一律免交。”话音刚落,全场一片掌声。

黄慧云附在贺龙耳边轻轻地说:“云卿,几百名学生,如果免交了学费、生活费,几十位教员的工资从哪里来呀?”

贺龙哈哈大笑:“这样吧,我毛遂自荐,担任你们女师名誉校长,行吗?”

厅堂内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贺龙接着说:“前镇守使王子幽1920年7月被杀害后,留下了几百石租田,他儿子无暇顾及,我已与他商量过了,将这些田作为学田交女师管理,足可以解决学生的生活费、学费和教员的工资。如果还不够,我当另想办法。”

“先生们,同学们,既然镇守如此关心、支持女师学校,我们也就不能辜负镇守使的厚爱。振兴教育,匹无有责。澧州自古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晋朝车胤囊萤照读流芳至今,唐诗人李群玉三百篇佳作人口皆诵,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威震中外。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扬囊萤精神,培养出栋梁之才呢?”

黄慧云精彩的演讲,震撼着厅堂内每一个人的心,在教员和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12

一夜北风,使澧州进入了深秋时节。

贺龙坐在办公室里回忆着一百多天发生的事情,他面对墙壁,陷入沉思。

忽然,“笃!笃!”响起急促的叩门声,门刚打开,士兵贺士竹神色慌张地跨进门来:“报告镇座,几个士兵在津市打死德国人了。”

贺龙沉吟片刻,开口道:“贺士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惊慌。”

贺士竹定了定神,继续道:“今日下午,屈子云等士兵在津市街头巡逻,见几个德国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私卖枪支弹药,扰乱社会秩序。便上前去制止。谁知洋人态度蛮横,有一个竟拔枪欲射,屈子云手疾眼快,一梭子弹结束了那洋鬼子的性命,又没收了他们的枪支、子弹。听说,德国领事老羞成怒,要来澧州与镇守使算帐……”

在场的官员无不为贺龙面临的危机捏着一把汗。

贺龙却神态自若。他把秘书长叫到身边:“既然如此,你看是不是这样。”他俩合计一阵,贺龙嘱咐副官:“把屈子云等人立即保护起来,十天内不准走出营房。”说罢,转身回内室去了。

13

翌日下午,德国领事果然乘坐大轿,气势汹汹驱至署前。领事昂首下轿,怒容满面,大摇大摆地走上石阶,递上名片,要求马上见镇守使。一场难于应付的外交官司已无法回避了。

“报告镇座,德国领事求见。”一卫兵匆匆进房通报。

“打开中门,迎客。”贺龙泰然自若。

洋大人挺胸腆肚步入中堂。他见镇守使端坐堂中,并未下座相迎,眨眨眼睛,自觉不可思议:这个小小的镇守使威势再大,也不该有这般神情。这之前,德国领事是根本没有把贺龙这位20多岁的州官放在眼里的。

贺龙点燃烟斗猛吸一口,然后摆摆手,示意洋人坐下。他随口问道:“领事先生,今日驾临敝署,有何见教?”

德国领事趾高气扬,以教训的口吻道:“镇守使阁下,你是澧州的最高长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可是,现在你的管区之内,你的部下,竟敢枪杀我国侨民。你知道自己的责任吗?”

贺龙故作惊讶:“哎呀,有这等严重之事,本镇守使实在不知,请领事先生详谈。”

领事用两道傲慢的蓝光扫视了一下贺龙,便滔滔不绝地将事先想好的话说了一遍,并提出要缉拿凶手,赔偿一切损失。

贺龙听罢,装着十分诧异的神态道:“倘若事实果真如此,本镇守使一定严肃处理。请领事先生把死者的姓名、国籍和所失物品开出详细条目。”

德国领事以为这位年轻的中国官员已经被降服了。便接过纸笔,“刷刷”写了几笔,递给贺龙。

贺龙接过一看,洋人在失去的物品后面写有枪支、弹药,而且数量写得比实际多出一倍,便狡黠地连连点头:“完全清楚,领事先生,请您在清单上面签上名字吧。”

待德国领事签上自己的名字后,贺龙摸了摸胡茬,沉思了片刻,尔后猛然站立起来,声色俱厉地训斥道:“本官原以为贵国人士来我国是传播文化,进行文明经商的。谁知你们竟然私藏枪支,还私贩军火,助长中国之内战。现在,凭据在我手里,犯罪的不是我的士兵,而是你们。你的侨民应该严惩,死了的咎由自取,在逃的要缉拿归案……”

一席话说得德国领事张口结舌,呆若木鸡。连声嚷道:“我抗议!我抗议!我要上告到赵省长那里去!” 随即退出镇守使署,狼狈不堪地溜回领事馆去了。身后,传来镇署官兵的朗朗笑声。

14

一桩洋人案刚结束,又来了一件洋狗案。

一日,澧县中学学生王恩明与十几名同学上街散步,路过澧州天主教堂,突然,一只黄色洋狗从里面窜出来,凶狠地扑向学生。学生捡起石头、木棍不顾一切冲向院内,穷追猛打洋狗。

这时,从教堂内走出一个身着教服的传教士,他用掺着西洋调的中国话恶狠狠地对着学生大骂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马上滚出去!”

这下可激怒了学生。他们冲进去大闹了天主教堂。事情很快传遍了州城,贺龙也有所闻。

那传教士自然不甘罢休。第二天,来到镇署,一见镇守使面,就顺势递过一包银元。随即要求赔偿损失,严惩学生。

贺龙接过银元,在手上掂了掂,哈哈大笑道:“大洋可不少啊,可惜我的手头缺钱用!”

一句话使传教士脸上现出不安的神色。急忙又补充道:“这只表示我们的心意,将来……”

贺龙瞟了他一眼,冷峻地笑了两声,说:“明朝初年,就是在这个州府衙门里,处理了一桩麻烦案,朱元璋的庶孙朱月耀封澧州华阳王,他有一只鸽子被平民百姓的狗咬死了,便击鼓告状,要狗的主人偿命。州官却下令逮住咬死鸽子的那只狗,在公堂上审理,审狗一案传为美谈,今天我贺龙同样又遇上了狗官司,不过是洋狗官司,好吧,你们不是要赔偿损失吗?我看这包银元份量不少,赔给你们。”

说完将那包银元甩了过去,打在传教士身上。

传教士大动肝火,穷凶极恶地说:“你不管,我们就上告!”

贺龙也火冒三丈,指着洋人怒斥道:“你们这群披着‘洋’皮的狼,坏事干绝,今天还颠倒黑白,真是岂有此理。快滚!上你的诉去吧。”

说完,贺龙转过身子,拂袖而去。

15

“五卅”惨案后,贺龙带领津澧人民抵制日货,致使“戴生昌”货轮生意萧条。省长赵恒惕忧心忡忡,只好命令贺龙“即刻离湘”。贺龙义正辞严地给赵恒惕复了一封电报,据理反驳。

1925年10月14日,赵恒惕令他的一、二、三师移驻湘西,讨伐贺龙。

当夜,贺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不能入睡。他回想:自己任职180天来,大举赈灾,革除弊端,使津澧民众得以聊生。为什么赵恒惕反而不容于我,想到这里,他再也躺不下去了,便披衣下床,踱步屋外。他知道,如不撤离澧州,定有一番兵战,为使百姓不受战难,他终于决定暂时撤离此地。

贺龙离开澧州了。

两年后,他参与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稍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共产主义者的生涯。

作者简介

谭晓春,男,湖南澧县人。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常德市作家协会理事、澧县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写作、湖南文学、芙蓉、北京文学、安徽文学、安徽诗歌报、星星诗刊、写作、佛山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200万字。先后出版诗集《青春的扉页》、《浪漫的阳光》、《宛若幸福的鱼》、《城头山诗典》等4部。曾先后荣获中国电影评论三等奖、湖南诗歌佳作奖、丁玲文学奖等10多个奖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