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兰风》>详细内容

《兰风》

和衷共济济沧海,墨池波涌出蛟龙

来源: 作者:曾斌 发布时间:2021-01-07 浏览次数: 【字体:

老师们,同学们:

拂着秋风,携着秋色,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历经2020半年来的疫情、水灾、旱灾的锤炼,我们迈着坚毅的步伐将走进2020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新学期。首先,作为学校校长我代表学校党委对1400多名高一新生和18位新教师加入一中这个大家庭表示热烈的欢迎!

2020年将成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让世人铭记。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世界各国人民勇敢前行、风雨同舟,展现人间大爱。中国南方水灾,北方旱灾,党和人民同样依靠“万众一心、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夺取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由此,确定了我今天讲话的题目:《和衷共济济沧海,墨池波涌出蛟龙》。

老师们、同学们,每到高考时,总听人述说着澧县一中的辉煌,雷蕾、王益朋、黄滨郦三届高考状元是所有莘莘学子努力奋斗的目标,澧县一中几十年来,办学水平高位运行,享誉三湘,从来就没有低谷,到底为什么呢?联想疫情,追溯一中校史,近距离接触一中团队,我想应该是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澧县一中干群和,师生和,生生和,这不正是应了“和衷共济济沧海,墨池波涌出蛟龙”吗?

2020年高考,我校在往年基础上又有新突破,尤其是一本上线率,全市首屈一指。我们澧县一中,从来没有农村专项计划,从来没有少数民族加分,但我们无论是在清北录取人数上还是各项指标评估中在全市、全省排位上,我们始终是名列前茅。我们一直秉承“文化立校、德行立人”的办学追求,坚持先育人,成人为最,成才为要,所以,百年来,从澧县一中走出的人才总是德才兼备,格局高远,著名科学家、将军、省部级干部灿若星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母校增辉,为祖国立功。

老师们、同学们,我现在郑重向大家介绍澧县一中党委班子成员,他们是副校长曾昭玮、孙昌银、叶勇、戴文波,纪委书记刘平武,工会主席李冰华,校务委员汪北方,我在此向大家庄严承诺:权利用于一切师生,情感系于一切师生,利好想着一切师生。一中的干部是广大师生的勤务员和服务员。

老师们,同学们,一切的付出,都不是为了你们说一句谢谢,或者道一声,一中的校长、主任和科长不错,而是大家坐在一条大船上,不是一叶小舟,坐三两个人可以随意摇摆,任意东西,澧县一中就是一条大船,我们每个人就是大船上的每一块甲板,或者是大船上的每一颗螺丝,一块甲板出问题,一个螺丝出问题,可能会影响大船的正常航行。不是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吗?因此,我们必须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澧县一中的这艘大船才会驶向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干群和、师生和。四川一大学女教师崴伤脚仍坚持上课,男生自发轮流背其上下楼,生动诠释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身边不是同样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吗?

卡耐基曾经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个体,人一生中最长、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都是在与人交往中度过的。对于我们来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是成长的重要场所,我们在班级中上课、交往、参加各种活动,所以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很大。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我们都能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可以得到温暖,缺陷者可以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班级是小家,学校是大家,走进一中这个大家庭,她的印记将在你的身上终身烙下。希望高一全体新生向高二、高三的学长们学习,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望我们能长期处于友好团结氛围中,建立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让我们班级真真正正的成为我们的一个家,让和谐之花开满一中校园。共筑我们一中牢不可破的生生和局面。

老师们,同学们,和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就是度。度就是制度、法度,没有把握度万万不可,过犹不及,超越度和达不到度,结果是一模一样的。澧县一中各项制度正在完善,有的已经完善。好的制度催人奋进,坏的制度让人颓废。我们一中几千名师生集思广益,两年筹划,多方论证,新的制度,绝对是好的制度。只要坚持,必有大收获。

对于高一而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吃透课本,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考试技巧,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对于高二而言,是一个节点,上承高三,下启高一,学生中一直盛传着一句话:高二一年,强人浮出水面,鸟人沉入海底。是选择做强人还是鸟人,抉择吧!行动吧!

对于高三而言,已经是到了吹糠见米的时候。老师也好,学生也罢,必须形成合力,毫不犹豫抓过程,义无反顾抓分数。

老师们、同学们,击鼓催征,新时代向我们发出动员令;奋楫扬帆,新征程向我们发出集结号。让我们共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育澧县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常青树冠盖如云,独立三湘大地,成为翘楚。(曾斌:澧县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