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建设>《兰风》>详细内容

《兰风》

河边走来两个人

来源: 作者:宋梦婷 发布时间:2017-01-09 浏览次数: 【字体:

黄昏。

太阳醉了酒,红着脸,跌跌荡荡地走回家。过路的云彩,也染上了几分醉意。红彤彤的脸庞,映照着天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苍老而悲凉的声音从河岸边传来。老人头发斑白,用他那干枯的手掌,像父亲对待孩子一样,温柔而深情地抚摸刚冒出了新芽的柳树。老人轻叹了口气,似乎想起了布满灰尘的陈年旧事,步履蹒跚地走着。

“噗通”,石子在水中荡起了几圈涟漪,又缓缓地沉下去。老人身后的不远处,十五六岁的少年狠狠地将一粒石子踢进河中,他青涩而又带着稚气的脸庞,布满了不悦。他低着头,独自喃喃着,不知在说些什么。也许他是在咒骂着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

少年不知道老人的存在,因为他低着头,看不到前方;

老人不知道少年的存在,因为他叹着气,望不到后方。

天色渐渐黑了,河堤旁的路灯一盏盏地亮了起来,和夜幕上点缀的星星一样闪耀。

老人有些轻微地咳嗽了几声。他的眼角里藏着几滴泪水。他慢慢地回忆着,想起多年前,也是一个这样有些凉的夜晚,他的妻子端来一碗亲手熬制的热免腾腾的、姜糖水,两人坐在庭院里的摇椅上,盖着儿女们买来的小毛毯。他喝着姜糖水,听着她唠家常,时时也回上两句。两个人过得其乐融融。

可现在偌大的家中,只有他只身一人。老伴离世,儿女出国。房子空荡荡的,他的心也空荡荡的。儿女们要接他离开,他不肯。他生养在这土地上,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他怎么能愿意把半生的记忆丢下?

后来,他独守个“家”,接为数不岁的跨洋电话。他不爱与人交际。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人来这护城河边坐下,从日出到曰落,看河水涨起又落下。

一个人旳孤独,一个人承受。

夜已经凉了起来。

少年有些瑟瑟发抖。他冲出家门时,只胡乱地套了件单薄的衬衫。在夜风里,他的背影显得有些孤独无助。

他仿佛又看见了父母指看他破口大骂。母亲尖锐的声音刺破了天空,将他的梦想指责得一无是处;父亲粗鲁地将他用打零工积攒下的钱新买的吉他与滑板摔坏在地上,他所在关于梦想的书籍和本子都丢进了垃圾桶。

少年握了拳头,他努力忍住快要喷涌而出的泪水。他额头和手掌因极度的愤怒而爆起了青筋。他以为,他努力学习,父母定会让他追求他的梦想。可谁能想到,结局总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

也许少年是因为气愤而颤颤的。少年是倔强的。他迟迟不肯回家,不愿面对母亲虚伪的笑容和父亲贪婪的嘴面,不愿再一次亲眼见证他的梦想被践踏。

可少年终究只是少年,他总也绕不开要回家。

老人缓缓地迈开了步伐,带着沉重的气息,走回空旷的“家”。

少年心绪烦乱,却终究敌不过呼啸而过的风,垂头丧气欲要回“家”。

一老一少前后走着,一个一脸沧桑,一个满目忧愁。

我是这护河城里的一滴水,看着他们走过,从日出到日落。几生几世,看透了人世间的悲凉。

老人依旧不知少年在他身后,少年也不知老人在他前方。

也许他们的身后或眼前,是已走过或将要走过的黑暗。

老人眼角隐藏着的一颗泪,被遗落在了那古老的护城河岸。

(作者:宋梦婷, 高二年级1512班学生。 指导老师:王云飞。 此文系“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组织的第十七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获奖作品 。)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